银行理财巨震原因 银行理财产品再遭暴击

2025-02-25 07:00:52 59 0

银行理财巨震原因剖析:银行理财产品再遭暴击

1.理财产品市场动态

本周,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上报了指数产品,如国投瑞银基金、格林基金上报的跟踪上证科创板200的场外指数基金,永赢基金上报的跟踪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上证科创板50的场外指数基金,兴银基金上报的跟踪MSCI***A50互联互通的场外指数基金。这反映出当前理财产品市场的多样化趋势。

2.银行揽储策略与理财产品发行

步入2025年以来,多家银行加大了揽储力度,除了上架“大额存单”外,部分中小银行增加了结构性存款的发行量,以吸引更多资金。例如,江南农商银行多款结构性存款产品开始募集。

3.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与实际表现

在调研中,多位理财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业绩比较基准是基于过往投资经验及对理财产品存续期内市场波动的预判而对理财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业绩比较基准不代表理财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率,也不是理财公司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承诺,只具备参考价值。

4.财报与市场表现

前天07:00,摩根士丹利和***银行先后公布最新财报。去年第四季度,***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加一倍。摩根士丹利2024年全年营收创历史新高,推动其股价周四上涨超4%。

5.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与投资者数量

***理财网发布的《***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达1.25亿个,较年初增长9.88%。

6.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与资管新规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年初增长9.88%。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主要为中低风险。面对资管新规引领的大资管时代,银行理财的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7.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市场理性化

面对经常出现的理财产品收益下滑的情况,他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逐渐提高,有些甚至选择投资收益波动明显的产品。这种心态转变,虽然短期内加剧了理财产品的竞争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将促使理财市场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

8.应对理财产品收益下滑的策略

在资金面需求端客观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央行投入大量流动性,但理财产品收益仍面临下滑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应关注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并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公司也应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以满足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