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收益率:越高越好吗?
在投资领域,持有收益率是一个常用的指标,它反映了投资者在持有某项投资产品期间所获得的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例。是否意味着持有收益率越高越好呢?小编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分析持有收益率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并探讨影响收益率的因素。
1.持有收益率与基金经理业绩
持有收益率是评估基金经理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金的持有收益率上。较高且稳定的持有收益率通常意味着基金经理具备出色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能力。
2.收益率与投资风险
收益率与投资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收益率是7%被视为合格,10%至12%也并非难达到,而15%则是大多数投资者追求的理想收益率。想要超过20%则需要大量的学习积累,提升分析能力或许能达到。追求过高的收益率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3.持有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的差异
实际上,持有收益率并不总是与实际收益相符。有两个因素是关键:第一,操作的长期成功率和是否敢于重仓。显然,短线操作是很难重仓的,一旦失败后血本无归的情况是常态。长周期也会导致收益率的波动。
4.收益展示与实际体验的落差
无论是新发理财产品还是成立时间较长的理财产品,均存在展示收益率与投资者实际持有体验不一致的“收益落差感”。理财公司在展示收益率时,倾向于挑选业绩突出的时段进行宣传,然而投资者实际购买后却发现收益率远不及展示的那样丰厚。
5.本金与收益期望
另一类投资者,本金较少,比如5万,往往期望更高的收益率,最好几个月就能翻倍。要是年赚10%,一年才5000块,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并非取决于个人的一厢情愿。
6.折现率与实际利率
会计中的实际利率即折现率,其实是属于内含报酬率。如果符合市场均衡条件下,市场利率是等于实际利率的。
7.财务负担与投资策略
那些常规收入比较少,而且有很重的财务负担的人,只得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应付当前的生活需要了。费雪认为,对小额投资者来说,相对于短期从股票投资上获取少量的股利收入,通过投资成长股耐心持有,可能会获得更高的回报。
8.公司获利能力与股票价格
如果公司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改善工艺、提高效率,从而提高整体利润,那么在公司的获利能力提升反映到股票市场价格之前购买其股票,同样可以在正确的时间买到好股票。
持有收益率并非越高越好,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要关注实际收益与展示收益之间的差异,理性投资,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