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分层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概况

2025-02-20 01:30:01 59 0

鄂尔多斯盆地,又称陕甘宁盆地,是***第二大沉积盆地,总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它横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多个省份,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秦岭,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以下是对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分层的详细解析。

1.盆地地理范围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内陆,地理坐标大致在北纬34°-40°,东经105°-112°之间。该区域涵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的部分地区,行政区划上涉及到多个地级市。

2.地质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大型的沉积盆地,地质构造上属于克拉通盆地。在太古代早元古代形成的基底之上,经历了中晚元古代坳拉谷、早古生代浅海台地、晚古生代近海平原、中生代内陆湖盆和新生代周边断裂等地质构造演化阶段。

3.岩溶型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普遍发育岩溶型储层。这些储层与经典的传统岩溶模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共识别出3类具有成因联系且受含膏地层影响的储层,并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含蒸发盐矿物层系的岩溶模式。含膏白云岩-膏模孔型储层形成于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过程中。

4.特大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发现了全球首次在风成砂岩分布区发现的特大型铀矿。这一发现是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的重大突破。我国大面积发育风成砂岩,除鄂尔多斯盆地约20万平方千米分布区外,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松辽盆地等含油气盆地也广泛分布。

5.内流区特点

鄂尔多斯内流区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块,主要位于毛乌素沙地。这里的气候条件较为干旱,年均降水量大约在200至400毫米之间,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的暴雨中。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形成了典型的内流区特征。

6.铀资源找矿新局面

本次泾川铀矿的发现将形成找铀新局面,大幅增加我国铀资源量,有效提升我国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2024年底举行的相关会议上,对这一重大发现进行了详细介绍。

鄂尔多斯盆地在地质分层上具有丰富的特征和资源潜力。从岩溶型储层到特大型铀矿,这一区域的地质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4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