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股市往往会出现下跌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节后必跌”。小编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宏观经济、投资者情绪、资金流向等多方面因素,揭示股市大跌的真正原因。
1.宏观经济因素
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压力等因素可能影响市场预期,进而引发投资者恐慌,造成大量抛售。
近期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出现分化,部分***经济数据表现强劲,提振了市场信心,而另一些地区则因疫情反复、供应链瓶颈等问题面临挑战,给全球股市带来了不确定性。2.投资者情绪
散户在经历一年的市场波动后,可能在年末选择锁定利润,规避风险。
大跌后恐惧卖出是本能反应。业余投资者不专业,没有经验,在大跌后可能会恐慌性卖出。3.资金流向
临近春节,资金的流向也是关键因素。部分资金可能会选择获利了结,持币观望,等待节后的市场机会;而另一些长期看好市场的资金可能会借回调之际进场布局。
节前空头气氛较浓,原因是节前全球股市出现深度回调,节前避险资金出逃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担心节中美股出现破位下挫,而导致跟跌不跟涨的A股出现更为严重的急跌。4.历史规律
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在春节前一周市场上涨的概率较高。自2004年春节以来,上证指数在春节前五个交易日(简称春节前夕)的平均收益率为1.8%,上涨概率81%。
春节前下跌年份为2018、2020和2022,可能因为海外市场动荡和俄乌冲突等外生事件影响。5.股市走势分析 股市阴跌到大跌,然后到小跌,接着是震荡,然后是冲高回落,而且是多次冲高回落,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等大家都适应了冲高回落的节奏,突然向上突破,放量大涨,让所有人都踏空。
节后股市大跌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宏观经济、投资者情绪、资金流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规避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海报
0 条评论
4
你 请文明发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