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钾肥市场面临着“一钾难求”的困境。小编将深入分析***钾肥紧缺的原因,旨在为读者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多重因素。
1.成本竞争力不足
钾肥生产成本较高,对于维持库存和全球价格稳定,萨斯喀彻温省的三大钾肥公司下属矿山平均开工率不足70%,显示出钾盐产能的相对过剩。对于新入局者而言,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和渠道等方面的积累,难以形成成本竞争优势,项目面临巨大风险。
2.资源分布不均
***约一半以上的耕地存在“钾”缺口,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尽管国际钾肥供应充足,价格一度疲软,但我国钾肥资源不足,每年产量基本稳定,这使得我国成为全球钾肥价格洼地。
3.需求与供应矛盾
当前正值农需淡季,理论上应是钾肥累库期,但由于供应端紧张,部分品种供应量有限,贸易商在没有出货压力的情况下,价格继续小幅探涨。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逐渐下降,对钾肥消耗量有所减弱,导致价格上涨较为缓慢。
4.生产企业集中度高
国内钾肥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盐湖股份、藏格控股,合计占国内87.3%的钾肥产能。国内钾肥资源不足,每年产量基本稳定,但正是由于***能够通过自产钾肥满足约50%的需求,因此成为全球钾肥价格洼地。
5.国际环境因素
港存量变化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随着2024年历史性消费量的公布,以及一季度进口量的预期减少,港存量的动态将直接影响市场供需关系。如果港存量持续减少,钾肥价格上涨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6.价格走势分析
对照近两年氯化钾的价格走势,我们可以看出每年一月份的氯化钾价格往往处于当年的相对高端位置。进入2025年后,市场继续以积极态势运行,价格的上涨,与以下因素有关:
-国产钾的供应紧张:由于天气不佳、产能受限以及成本上升,国内大厂氯化钾产量减少,导致供应紧张。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国际钾肥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7.化肥利用率提高
2024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2.6%,比202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化肥利用率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化肥用量,但同时也对钾肥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钾肥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成本竞争力不足、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生产企业集中度高、国际环境因素以及化肥利用率提高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我国钾肥市场,导致“一钾难求”的现象。未来,我国应加强钾肥产业的政策支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钾肥生产效率,以满足国内钾肥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