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市公司选择上市的原因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高效的金融服务,对于寻求国际化的内地公司而言,上市是一个理想的平台。
2.上市改革及A股公司上市情况 自上市改革以来,已有18家A股公司实现上市,其中2家为介绍上市,不涉及融资。IO融资总额约1,410亿港元。
3.被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 部分公司因业务运作、财务业绩、公众持股量等原因触发交易及结算所的强制退市机制。例如,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因未能满足港交所的上市要求而被强制退市。
4.港股流通市值及成交额 根据市场测算,部分公司在上市后的港股日均流通市值达到数百亿港元,总成交额也达到数十亿港元。例如,贝壳-W在满足同股不同权公司纳入港股通要求后,有望接受港股通入通考察。
5.赴港上市的热潮 赴港上市的热潮仍在继续,港交所门庭若市。2025年以来,已有21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其中大部分背后都有创投机构的身影。
6.已退市的知名公司 克莉丝汀、宝宝树集团、花房集团、拉夏贝尔等知名公司近期纷纷告别港交所。宝宝树集团2019年市值一度达到135亿港元,近日不得不自起正式退市。
7.港股主动退市的公司数量增加 受流动性不足、估值偏低、融资功能受限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港股主动退市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8.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 港股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退市,通常是出于长期战略发展的考虑。例如,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在市场流动性有限的情况下,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量往往偏低,难以实现融资目标。
9.荷兰电子巨头飞利浦关闭***业务 荷兰电子巨头飞利浦在2021年宣布关闭其在***的部分业务,主要是因为***家电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在或其他***和地区上市。也有一些公司因各种原因选择退市或关闭业务。小编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些现象,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